煤矿劳模郝建峰同志劳模先进事迹材料

时间:2024-10-22 16:38:05
煤矿劳模郝建峰同志劳模先进事迹材料[此文共9791字]

第一篇:xxx同志劳模先进事迹材料

xxx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xxx,男,现年48岁,中共党员,现任xx市xx区xx街道xx村党支部书记。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以来,始终坚持以党性为后盾,以政治责任感为动力,从思想上、作风上加强自身建设,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履行党员职责和义务,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以自己的行动践行“三个代表”和实现入党誓言,特别是担任xx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始终保持奋发向上的良好精神状态,以开拓进取、坚韧不拔、知难而进、勇挑重担的精神风貌投入到农村各项工作当中。坚持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之路,积极参加“三争一创”实践活动,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立足岗位,勇于奉献,在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化解农村社会矛盾、努力为民办实事、加强村级能力建设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促进富民强村

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他始终坚持发展,以富民强村为理念,富民以创业为先的内力,创业以环境为先的举措,着力做好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坚持以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在他的带领下,经过几年的努力,xx村的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势头迅猛,现代农业规模逐步壮大,并逐步拓展成为xx市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园区内现有农业龙头企业8家,拥有玻璃温室、钢架大棚等高效设施农业4000多亩,从事于花卉苗

木、瓜果葡萄、特种水产、畜牧业养殖及高效大棚蔬菜栽培。努力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在上级部门和区委、区政府、街道办事处、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下,高效农业区园区内硬质化道路纵横交错,排灌水系畅通、电力设施配套齐全、绿化环境优美,为努力创建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基地奠定了基础。同时,他还积极关心支持农业园区建设,急群众所急,向群众所想,经常性和基地内种植大户保持沟通和联系,为高效农业的发展出谋献策、排忧解难。借助高效农业园区的发展平台,他带领村党支部积极牵头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以“基地+农户”“基地+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形式,引导农民积极参与高效农业,搞好高效农业种植,提高产出,增加村集体和群众收入,实现互惠共赢。因势利导,鼓励群众自主创业,积极为群众提供生产技术等各类信息服务,积极发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使全村农民人均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想方设法盘活集体经济闲置资产,增加集体收入。先后利用朱云组废弃的取土场租赁给坤文工贸有限公司,兴办选矿场;闲置的陶云小学校舍租赁给xx香格里拉食品有限公司,兴办食品加工厂;并认真抓荒滩荒水的发包、开发和利用,从多方面谋求发展,增加集体收入,实现富民强村目标。

倾心为民办实事,构建和谐新农村

心系群众,亲民为民,是他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一直不变的宗旨,顺应民众呼声,着力解决群众民生问题,他想法设法去实现。通过“一事一议”村自筹资金12.5万元,争取上级资金30万元,铺

设了1200多米水泥硬质化道路,进行两座龙桥改造,同时对部分组级道路做好维修,方便群众出行,对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的1000米孔湾排涝河进行了全面清淤。实施了自来水安装入户工程,为陶云片256户村民安装自来水,满足群众引用健康卫生水的需求。在村级集体经济比较薄弱的条件下,想法设法争取上级部门支持,投资80多万元新建了623平方米村便民服务中心,使村级基层组织阵地建设有了较大的提升。争取上级扶持,投资11.5万元新建了123平方米的卫生医疗服务室,为村民看病就医提供良好环境。积极做好村内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争取了陶云片陶云水库、袁陆大塘、崔刘大塘和孔湾片孔中大塘清淤疏浚工程,对陶云片谢云组64户农户进行了化粪池改造,沿村中主干道及自然村庄新建28座垃圾池,并配备专职和兼职卫生保洁员,负责做好本村环境卫生,积极为村民营造良好的生活氛围。认真做好矛盾调解工作,针对农村群众生产、生活中各类矛盾的发生,他协同村委会积极发挥村调委会作用,及时帮助群众解决各类矛盾20多起,涉及到土地流转、邻里纠纷、交通事故等多方面。

他一贯奉行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及时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化解矛盾。自他任职以来,村里没有发生一例“民事转刑事”案件或者越级上访事件。对农村困难户、五保户、低保户等弱势群体,他时刻记在心上,想方设法帮助解决困难。村民遇到困难只要找到他,他总是热情相助,倾心相帮。危房改造他亲自过问,办理低保他积极争取,老弱病残他时时牵挂,退职老干部他念念不忘。经常到群众中走访调查,倾听群众意见,关心群众疾苦(更多请关注:wWW.),始终保持着和群众的血肉联系,

身体力行着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深受群众的赞誉和好评,为农村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夯实基层组织,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村党支部书记“公推直选”,他由于思想作风扎实,为人作风正派,工作勤勤恳恳,各方面表现出色,深受上级领导和本村党员群众的信任和好评,连任xx村党支部书记。任职以来,他始终牢记公推直选曾经许下的庄严承诺,努力抓好各项工作。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围绕村级组织建设“五好”的目标要求,着重抓好支部班子建设和制度建设,并结合“三争一创”活动开展,制定了本村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对支部92名党员情况进行了认真具体分析,引导党员认领争当优秀共产党员项目,制定好创先争优计划,并结合公推直选村党支部制定的三年奋斗目标,开展党组织向群众承诺创建目标,党员向党组织承诺争当目标,确定承诺事项,同时吸收村民代表参加,向群众公开承诺事项和内容,接受群众监督。探索建立了在农村能人中培育党员、在党员中培育新人、在党员能人中培育村干部的机制,拟定培养规划,落实培育措施,为农村基层组织后备干部提供保障。

按照村务“两议两公开一监督”的要求,对重大事项和重大决策,他坚持党组织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大会决议,做好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利用宣传栏、宣传橱窗,结合村两委工作目标、主要措施及党员干部具体承诺等向党员群众公布党务村务和创先争优具体内容,将党组织年度建设情况、党组织成员分工情况、党员基本情况、党员结对帮扶情况、村级后备干部情况等内容长期公

开。对党组织成员履职情况、党组织民主生活会情况、重大资金使用情况、新党员培养吸收转正情况等内容定期公开。及时将上级党组织近期重大决策或工作任务、党组织和党员大会讨论通过的村级重大事务决策情况、党员评比表彰情况、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落实情况等内容,不定期公开。党务公开犹如一座连心桥架在群众和支部之间,让广大党员和群众及时了解工作动态和内容,形成抓好支部工作整体活力。通过实行“四议两公开”制度,群众心里亮堂了,谏言献策的多了,党员发挥作用更加的突出,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凝聚力增加了,村里各项工作推进顺利了。

永不自满,百尺竿头更奋进……此处隐藏5142个字……带头人,多次被评为常山县先进教育工作者,荣获常山县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评为衢州市新时期好形象教师,两次评为浙江省教育系统单项先进工作者,被衢州市人民政府授予衢州市劳动模范,被浙江省人民教育基金会授予浙江省第十五届“春蚕奖”。目前,被省总工会推荐参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评选。

不待扬鞭自奋蹄。他常以“至人无己、神人无功”自勉,自强不息,勇于开拓,为实现常山教育的美好明天而不断追求。

第五篇:2014劳模先进事迹材料

随着五一国际劳动节脚步的临近,劳模的评选活动也接近尾声,而劳模事迹材料是评选优秀劳模的必备资料,范文大全特意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劳模事迹材料范文的相关材料,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帮助。

王文昌,男,1939年6月2日出生,小学文化,泖港镇范家村人。他原是一名农机维修工,1970年初进入泖港公社五四大队农机组工作。他钻研技术知识,坚持日夜奋战在工作岗位上,在任农机组负责人期间,除了安排好农机作业同时,维修好所有拖拉机等农机设备,从不耽误农时,受到了当时大队及公社部门领导的好评。为此,于1977年荣获上海市农业学大寨先进生产(工作)者荣誉称号。目前,他退休后居住在泖港镇范家村港巷476号。

徐顺娟,女,1944年出生,初中文化。她对工作充满热情,极端负责,1964年担任的是生活队会计工作,对她来说工作的起点,也是人生中的转折点,因为当时她只有二十岁,文化水平又不高,那些阿拉伯数字看到就晕,可是她敢于勇挑重担,工作尽职尽责,边上夜校边自学出色地完成了工作任务,还拿出了初中文凭。她接受这项工作首先想到的是组织的安排、领导的信任、工作需要我去做的,我就应该愉快接受,大胆去干,而且非常自信地一定要干好,她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确实也做出了成绩。为此,于1977年荣获上海市农业学大寨先进生产(工作)者称号。目前居住在泖港镇兴旺村白洋队。

张义仁,男,1936年出生,初小文化。他默默地工作,无私奉献精神深深打动周围的群众。当初他担任的是生产队会计和粮管员职务,每天都要亲自去队里指导生产技术,张义仁虽然不是一名共产党员,但他始终以党员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立足本职岗位,扎实做好工作作为工作的目标。张义仁同志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做的。不论是从事农技工作,还是从事生产队会计,他都踏踏实实,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扑在工作上,曾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广泛好评。为此,于1978年荣获上海市先进生产(工作)者称号。

目前,居住在泖港镇兴旺村张家队。

张法,男,1943年4月出生,初中文化,中共党员,时任泖港公社党委委员,兼任新龚大队党支部书记。他带领干部群众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精心规划,分片实施,用三年时间使全大队3200多亩土地全部实现农田格子化,南北一个向,灌能进,排能出,建成了稳产高产农田,几年来,粮、棉、油产量均在全公社前列。为此,于1977年荣获上海市农业学大寨先进生产(工作)者荣誉称号。目前,他退休后居住在泖港镇天乐小区4号303室。

李明甫,男,1940年10月出生,初中文化,中共党员,时任新五公社南三大队党支部书记。他带领干部群众,抓班子建设,艰苦奋斗,不脱离群众,坚持干部带头参加劳动,狠抓农田基本建设,使队容队貌有较大的改观。以粮为纲,提倡科学种田,合理密植,实现农业丰收,当年就实现粮食单产亩产达到吨粮的先进单位,在地区为首创,受到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为此,他本人也于1978年荣获上海市先进生产(工作)者荣誉称号。目前,他退休后居住在泖港镇五厍老街14号。51-51免 费论文网-网-欢迎您

www.【范文网】

杨连云,男,1929年7月19日出生,高小文化,中共党员,时任泖港乡新建村大队长,在农业以粮为纲抓粮食产量,搞农田基本建设时,水稻种植早稻早产,每亩达到800斤以上的泖港乡首位,振动全乡及全县,为此于1978年荣获上海市先进生产(工作)者荣誉称号。目前,他退休后住在松江区泖港镇新建村陈阁421号。

王云仙,男,1931年12月25日生,小学文化,中共党员,原住泖港公社胜利大队长浜队,他是一个农民,自从16岁开始从事农业生产,70年代初期,由于农村农业技术落后,加上自然灾害严重,对二麦产量,一直上不出,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此,他大胆创新,为二麦丰收,探索出一条高产路子,这就是一条沟,二麦丰收靠条沟而出名,使各生产队二麦年年丰收,得到了群众收评,于1978年荣获上海市先进生产(工作)者荣誉称号。目前,他居住在泖港镇焦家村百家253号。

毛金宝,女,1923年出生,**年死亡,文盲或半文盲,中共党员,曾经担任新兴村的妇女主任,分管计划生育工作。她是“活学活用”的先锋人物,在自身缺乏文化水平的情况下,通过各种学习途径及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能熟练地背诵《毛泽东语录》及老三篇(《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白求恩》),甚至在五、六十岁时还背着语录袋进行走家蹿户的宣传。毛金宝的个人奋斗和工作中的出色表现在新兴村的历史上留下了属于自己的一笔。曾荣获1977年上海市农业学大寨先进生产(工作)者称号。

冯缵冲,男,1940年11月10日出身,二医大本科毕业,中共党员,正教授职称,1966~1978年响应毛泽东“6.26”把医疗卫生工作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指示精神,作为“种子”医生来到偏僻农村泖港从事妇产科临床科研诊疗工作,他刻苦学习,努力钻研,废寝忘食,一心为病人着想,竭尽所能为病人服务,研究发明了宫内宫腔镜诊疗技术获全国重大成果奖,并多次获国家、市级科研成果奖,为妇产科医学领域作出了杰出贡献。于1977年荣获上海市农业学大寨先进生产“工作”者荣誉称号。如今,年迈的他仍然坚守在医疗卫生事业岗位上,为解决妇科疑难杂症发挥着余热。

顾象忠,男,1930年出生,高小文化,泖港镇新龚村人。从1969年起担任生产队长后,带领群众带头苦干,科学种田,在全公社范围内先创下了吨粮生产队,人均分配收入全公社第一位,为此,于1978年荣获上海市先进生产(工作)者荣誉称号。目前退休后居住在泖港镇新龚村大泥罗家浜队。

沈善龙,男,1924年出生,高小文化,饲养员,家住新龚村大泥外浜队。自担任生产队饲养员后,以场为家,以鸡为伴。多年来摸索出一套从小鸡到出售,死亡率低、成本低,生长期快,盈利大的一套科学技术,为以副养农,为生产队社员增加分配水平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为此,于1977年荣获上海市农业学大寨先进(工作)者荣获称号。沈善龙同志,于1979年因病故死。

邱德明,男,1944年4月出生,初中文化,泖港镇范家村人。他原是一名建筑工人,在1975年初,大队干部为了改变原永利9队较落后的面貌,动员老邱从松江建筑队回来担任队长。在他担任队长期间,工作上坚持原则,积极带头,生产队管理形成良好模式,在群众中树立了威信,从而生产队从一个落后队成为全大队先进队,生产队各种工作都在全大队前茅。为此,于1978年荣获上海市先进生产(工作)者荣誉称号。目前,他退休后居住在泖港镇范家村163号。

《煤矿劳模郝建峰同志劳模先进事迹材料[此文共9791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