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包弟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与文本的对话,理解文章内容和脉络,把握作者情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感受文章朴素诚挚的语言风格,提高自身语言运用能力。过程与方法
把握散文的情节结构,掌握通过文眼窥文神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深入理解文章内涵,感受作者的深刻反省、自我拷问的警醒人心的力量,感悟作者严于解剖自己、敢于说真话人格;引发学生学会认识社会、认识自我,培养自己反省自身的意识。
2.体会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教学重难点:
1.领悟作家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
2.体会文革的历史背景
3.把握文章的行文脉络
课时设计:1课时
教学方法:朗读法、探讨法与引导法、点拨法相结合;
自主学习与合作研讨相结合。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一、 导入
叶剑英元帅曾经沉痛地说过:“文化大革命死了两千万人,整了一亿人,浪费了八千万人民币。”但残酷,荒唐的“文革”带给人们的伤痛并不仅仅这些。今天就让我们通过文革见证者巴金先生的一篇文章《小狗包弟》来感受那个特定时期的人们的生活,去窥视我们民族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
二、 介绍作者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祖籍浙江嘉兴,1904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1928年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后来又写了“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和“激流三部曲” (《家》、《春》、《秋》)等小说,又发表中篇小说《寒夜》、《憩园》等。 “文革”中,巴金遭到了残酷的迫害。1978年起,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随想录》,回忆自己在“文革”中的遭遇和内心感受。
巴金在十年文革的**中,看到许多同志、战友、亲人相继遭到迫害,却有恨不敢说,有泪不能流,有时还不得不说些违心的话,做些违心的事。粉碎“四人帮”后,他被压抑的感情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了,他说:“我吃够了谎言的了,现在到了讲真话的时候了。”“人人只有讲真话才能认真的活下去。”“我必须用最后的言行证明我不是一个骗子”。因而有了《随想录》。《小狗包弟》是其中的名篇。这场运动堪称“十年浩劫”,多少无辜的人惨遭杀害,多少千年古迹毁于一旦。在这个**的年代里,人的生命贱如草芥,一钱不值,人性扭曲变形。文革中,小狗包弟的命运会怎样呢?我们来看课文《小狗包弟》。
三、学生自读课文,通过工具书解决字词,并注音下列字词。舔舐舐犊情深作揖缉毒修葺编辑
租赁叱骂解剖堕落
四、 整体感知
1、课文讲述了几条狗的故事?主体故事是什么?课文是一篇叙事性的散文,有一个完整的故事链,有它的清洁发展过程,请同学们快读阅读课文,看看全文结构怎么划分并找出文眼。
两条狗:1)文革中把艺术家当朋友的狗;2)作者的小狗包弟。
主体故事:巴金与小狗包弟的故事,是文章的主体。
全文结构的划分:
序幕:引出包弟(1)--- 艺术家与狗的故事(眼前)
开端:介绍包弟(2)-------------- 包弟来历
发展:友爱包弟(3-5)---------七年相处回忆
结局:送别包弟(6-10)-------- 一朝离别
尾声:想念包弟(11-13)------- 真心忏悔(眼前)
文眼――“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2、小狗包弟有过哪些经历?随着包弟经历的发展,“我”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变化?
包弟的经历--——————“我”的感情
被转送给我,亲密接触――――高兴
被追杀,不知如何安排――――忧虑
被送走时――――――――――轻松
被送走之后,心不得安――――沉重
被解剖,至今自责――――――歉意
3、这是怎样一条狗,让作者的感情如此跌宕起伏呢?请同学们看开端和发展部分,找出包弟和人亲密接触的几件事,这些事都突出了它的什么特点?我们在描写人物时可以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突出其特点,作家突出小狗包弟的这些特点时哪些是正面描写哪些又是侧面描写呢,请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内容。正面描写:
怕生识趣(它不咬人??叫几声就安静了)
客厅作揖(作几个揖,计糖果吃,引客人发笑)
守候亲热(每天清早守在房门口等候??亲热的样子)
侧面描写:
日本客人拍摄包弟日本女士询问包弟 爱人讨骨头喂包弟
包弟特点:聪明、可爱、有情义、通人性。
4、无论小狗包弟怎样的可爱与聪明,它仍然逃脱不了自己的厄运,请大家阅读“结局”这部分。看看包弟为什么被送走了?小狗的命运见证了一个什么时代? ①日本种的小狗,瑞典旧主人(里通外国嫌疑);
②小狗包弟是一个“包袱” (“四旧”嫌疑);
③当时人人自危,力求自保,无暇他顾(人们划清界限自保)
一条狗都不能逃过劫难,表现了文革时代任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的罪恶现实。这是采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
5、文章写到这里,作家与小狗包弟的故事就已经结束了,我们回头来看一下,作家一共写了几个故事?(两个)对照这两个故事,请大家将这两个故事的主人公和情节进行一下对比,看看二者有什么异同。
相同点 主人公都是写人与狗之间的故事
不同点 前一个故事写狗的忠诚,后一个故事写人的背弃
通过对比说明了作家自责的必然性和忏悔的必要性。
6、小狗包弟送走后,作家的内心是如何变化的?请同学们阅读一下“尾声”部分,同时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明确:轻松 沉重 自责
①作家为什么会轻松?
包袱解除了,从红卫兵开始上街抄四旧开始,包弟就成了全家人的一个包袱,使他们整日生活在心惊胆战当中,害怕小狗包弟会给他们带来灾难,如今包弟送走了,没有包袱了,自然而然的就轻松了。
②他为什么会沉重?
作家想到了解剖台上的小狗包弟的惨象,进而想到为了自保,自己将相处了七年,有着深厚情谊的包弟牺牲掉,心中便产生了深深的愧疚,这种内心的煎熬使他又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③这种包袱使作者不断的自我谴责,请大家找一下,那一句话是表明作家的自责的?
明确:“不能保护一条狗??我不能原谅我自己!”
7、我们说时间可以改变一切,可是时间能抚平心灵上的创伤吗?教师范读最后三个自然段,同学思考:作家写了时光 ……此处隐藏10993个字……
3、作者为什么要以一条小狗来反映“文革”的现实?
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
“文革”中,巴金也是受害者之一,“文革”结束后,他勇于反省,对包弟表示深深的歉意和忏悔。他严于解剖自己,敢于讲真话,为人真诚正直,是一个值得人们敬佩的人。
以一条小狗来反映社会现实,这样写一来是提醒我们,小狗虽小,却也是一条生命,善良的生命应该获得生存权。第二,写一条小狗的遭遇,反映连一条狗都不能逃过劫难,更能体现“文革”时代任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的现实。这也体现出了“以小见大”的写作特点。另外,包弟的遭遇和作者的那一段历史是分不开的,写包弟也是为了表现自己的心灵历程。
4、我们回头来看一下,作家一共写了几个故事?两个。第一段能否删去?
对照这两个故事,可以将楔子部分的问题解决了,请大家将这两个故事的主人公和情节进行一下对比,看看二者有什么异同。
相同点:主人公都是写人与狗之间的故事
不同点:前一个故事写狗的忠诚,后一个故事写人的背弃。
通过对比说明了作家自责的必然性和忏悔的必要性。
从思路章法说,先说别人的事引出话题,起着铺垫、启发的作用;
从思想内容说,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巴金与狗的故事,二者似成对照,让人看到此类事在全国并非一二,而是遍见的,由此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从写作效果说,艺术家与狗的故事似乎更惨烈,而巴金与狗的故事之悲哀则在于心灵,是一种“润物细无声”或“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精神折磨。
这些都是我们在写作中可以借鉴的,在考试中现代文阅读理解也有可能会问到的问题。
三、课外拓展—— 广东佛山小悦悦事件的追问与反思
过渡:2014年10月17日巴金老人去世了。他的的脚步还未走远,然而“忘却的救主早已降临”。让我们走出文本,关注最近震撼人心的一则新闻——佛山小悦悦事件。
结合课文,谈谈这个事件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慨与思考?
【事件回放】
2014年10月13日下午5点半左右,广东佛山街上发生了一起车祸。一辆面包车撞到2岁女童小悦悦后逃逸,接着又有一辆小型货车从其身上碾压而过。车祸发生后的7分钟内,相继后有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默认而去,最后一名拾荒阿姨上前施以援手。10月21日凌晨32分,小悦悦因伤势过重不治身亡。
【追问反思】问题的根源在哪?如何避免悲剧重演?
【教师思考】
小悦悦事件发生后,引起了全国乃至国外媒体的关注,人们不断在拷问:“中国人到底怎么了?”当重重的车轮碾过小悦悦柔弱的身体,同时也碾碎了冷漠路人的良知。小悦悦事件暴露出人性的弱点,反映了道德的滑坡,同时揭示了制度的不完善。
如今肇事司机已被公安机关批捕,那18名路人也被媒体和民众推上了风口浪尖。我们在谴责他们冷漠无情的同时,更应该思考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如何避免悲剧一幕幕重演?
在一个缺乏温暖、缺乏良知与自省的时代,我们如何自我救赎,重塑道德?我们还是要回到民族文化经典中去,拯救社会的良方也许就藏在这些经典里面。巴金先生在谈到自己的文学见解时说:“人为什么需要文学?需要它来扫除我们心灵的垃圾,需要它给我们带来希望,带来勇气,带来力量。”
四、课堂小结:
学完全文后,思考:
1、说说你学完课文后,思想上有什么收获?
2、在写作上有什么启示?
学生回答:
1、说说你学完课文后,思想上有什么收获?
①认识一个畸形时代的情况:连狗都难以幸免;对人的精神的伤害之深,真切地体会到所谓“十年浩劫”的含义;
②感受作者勇于自我解剖、敢于讲真话的精神和勇气;
③明白作者呼唤人性的时代意义:这里有对生命的尊重,有对反省历史的呼号,有对光辉人性的呼唤。自责,实际上就是呼唤人性;也是从另一方面对人性的讴歌和赞美。
顺势总结文章主题:
――揭露文革的罪恶;
――表现作家勇于自我解剖、敢于讲真话的精神和勇气;
――呼唤人性,讴歌人性。
呼唤:这里有对生命(转载请注明来源:WWw.)的尊重,有对反省历史的呼号,有对光辉人性的呼唤。自责,忏悔,实际上就是呼唤人性,呼唤一个理性的合乎人性的新时代的到来;也是从另一方面对这种人性的讴歌和赞美。
2、在写作上有什么启示?
①以小见大:从细小事物中发现和展示社会变迁、大众命运的痕迹。
以一条小狗来反映社会现实,这样写一来是提醒我们,小狗虽小,却也是一条生命,善良的生命应该获得生存权。第二,写一条小狗的遭遇,反映连一条狗都不能逃过劫难,更能体现“文革”时代任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的现实。这也体现出了“以小见大”的写作特点。另外,包弟的遭遇和作者的那一段历史是分
不开的,写包弟也是为了表现自己的心灵历程。
②朴素情真:语言朴素,表达真情,不追求夸饰;“事”与“情”相结合,注意文章情感的波澜起伏。③巧用对照:
(1)狗与人的对照:(序幕)
――狗:忠诚,可爱,有人情味;人:冷漠、残忍,背弃。
(2)两条狗的故事的对照:
故事 艺术家与狗的故事 巴金与小狗包弟的故事
对照
写狗的忠诚写人的背弃
重在写现象惨烈重在写内心悲哀
--①从内容上深化主题:让人看到此类事在全国并非一二,而是遍见的:反映那个时代人和人的关系竟不如狗对人的信任,表达作者对那个时代的反思。
--②从效果上深化主题:艺术家与狗的故事似乎更烈惨,是一种悲壮惨烈的“肉体残害”;而巴金与狗的故事之悲哀则在于心灵,是一种 “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精神熬煎”。最深的痛,是心痛!这更衬出了作者勇于解剖自己、承担责任的精神态度。
(3)前后情感的对照。(略)
巧妙对照:说明了作家自责和忏悔的必然性,深化了主题。
【板书设计】
1、情节情感2、写作技巧
引子(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悲伤以小见大、朴素情真、巧用对照、绘声色 ↓
开端(包弟来历)——欢快
↓3、思想启迪
发展(在家七年,相处很好)→忧虑学习作家勇于自我解剖、敢于讲真话的精神和勇气 ↓呼唤人性,讴歌人性
结局(别包弟)——轻松→沉重→歉意
【作业布置】
1、请你用短信或qq的形式向你伤害过的亲戚朋友同学表示诚挚的歉意。
2、赏析《总是站起来的那个人》,分析文章的情感与写作技巧。
小编haoword推荐更多精彩文章:《小狗包弟》教案
《小狗包弟》教案
小狗包弟教案
小狗包弟 教案
《小狗包弟》教案
文档为doc格式